25 February, 2007

最近

這篇生活瑣事有點瑣碎,如果你剛好逛到這裡,可是不想花太多時間,那就從每一段有“最近“的開頭段落看,每一段是個獨立的瑣事,幾篇瑣事合起來變成一遍有點長的瑣事,如果你不喜歡看別人的瑣事,那就別看這篇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個部落格寫的都是沒有什麼營養的瑣事,所以,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我的瑣事跟你自己的瑣事有什麼不同或相同。
最近又把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看了一次,只要是在Netflix的空窗期,我又急須補充電影的時候,我大概都會從我的書架上取下這部片,把這部電影放到我的DVD裡。我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我也不太記得我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這部電影,或是我根本不喜歡這部電影,因為我從來沒有滿足過,不過,我非常記得什麼時候“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間要回到我國一的時候,當時因為父親想要在家裡弄個家庭KTV,所以就無厘頭的買了一部LD播放機,(LD是早期的影像光碟盤,直徑30公分,可以雙面讀,應該算是現在DVD的祖先吧!),剛好在那時候,LD電影出租店也開始盛行,所以我就拜託老爸到出租店申請個帳戶,讓我可以租片,老爸也成全了我,我有了兩片LDs的額度,可以租片,然而,LD是必須配合所謂的字幕夾撥放電影,字幕夾長得就像第一代任天堂的卡帶一樣,所以我需要一台字幕機,然而我家的LD是買來唱台語歌的,沒有買字幕機這種東西,當初在於不願意再得寸進尺的情況下,我並沒有跟老爸要求買字幕機,我的妥協之計就是租不需要看字幕的片子,所以我挑了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沒錯,當初挑它不是因為它得了一大堆獎,具有深沈的台灣文化背景,有美到極點的攝影畫面,更不是因為它是名導侯孝賢導演的作品,我只是因為看它不需要字幕機罷了!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在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出於自願的看過悲情城市這部片,至少身為一個平凡無其沒有想法長滿痘痘的國中生,我不覺得我當初應該看得下這部片,然而,不瞞各位,當時我看了兩遍,理由其實很簡單,再重申一次我不是為了它是一部美麗深沈富含藝術價值的台灣電影,而是因為我當時被裡面的女主角“寬美“(辛樹芬飾)這個角色深深吸引,雖然我是在青春叛逆期的青澀國中生,我還是會有一點點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當時我根本對於片裡面描述的時代背景跟文化衝擊沒有任何的感覺,一點點都沒有,我看了兩次就是因為我愛上寬美在劇中用口白描述她在那段時空裡跟文清(梁朝徫飾)的生活瑣事,還有寬美這個女孩子的氣質,我想我有一點點希望我生命中會出現寬美這樣的女孩子,或者我也有一點點希望自己的媽媽是這樣子的,或是我希望我是文清或是梁朝徫,當然一切的或許都是或許,一切的希望也只是幻想而已,總之是這樣的,我是這樣開始看悲情城市這部片,看電影是這樣子的,都會需要一些感情的寄託才會有更深入的力量。
最近在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英文版),利用在地鐵上通車的時間,現在剩下大概二十頁左右,這本日本原文翻譯成英文的小說即將成為我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英文小說,能看完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我已經看過中文版了,記得剛來的時候,同學問我有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小說,我很驕傲的說有,我說我有看過挪威的森林,可是她之後跟我聊了一下裡面的內容,我沒有任何的印象,非常糗,我只記得好像有一隻貓,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記得有貓,不過的確有,名字叫做Seagull,其實我根本就是忘記整本書的故事了,所以有必要在看一次,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翻譯者的用字很簡單,就算有不會的單字也可以大概猜的到,所以可以看得下去。看這本書大概就跟第一次看悲情城市一樣,把自己投射到主角的身上,去跟自己對話,小說裡的人物面臨的生活有一種平凡的戲劇化,村上春樹在“終於悲哀的外國語“也提到,很多人一生遇到的事情都戲劇化到可以寫成好幾本小說,但是他們寫不出來,反而是過平淡生活的小說家,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故事,有一方面我會喜歡看這一類的小說,是因為主角很平凡,故事很平凡,但是好像又有些什麼,生活中應該是有這樣一些什麼可以覺得不平凡的,就像我現在寫的文章一樣,明明很平凡,但是我覺得好像有些什麼可以講,那就講吧!
最近上一門課叫做Art Criticism,老師要求的書目裡有一本書叫做Air Guitar,老實說,我還沒有真正看過,不過作者似乎比較喜歡聊音樂更勝於聊藝術,不過這不重要,有一天老師從這本書裡面的文章提到一個爵士樂手,問大家知不知道,可是沒有人知道,老師也說他不知道這個樂手,他說他應該要去查一下,我當時雖然若無其事的坐在那裡,可是我的心去在吶喊: Why the hell don't you know? I know him!
其實我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我的天啊,竟然沒有人知道,喜的是我竟然知道,他是Chet Baker,我不想多加描述他,我不是一個爵士樂的迷,但是知道Chet Baker應該就像是一種常識的東西,雖然他不至於是Michael Jordan之於籃球,不過他至少也是Larry Bird(大鳥博得)的等級吧!而且十幾個美國學生跟一個美國老師沒有人知道,讓我相當好奇爵士樂在美國存在的地位,話說回來,可能有人會問我那為什麼老師在問的時候我不說我知道?因為我並不知道怎麼解釋Chet Baker是什麼人,我滿腦子都是“My Funny Valentine“這首曲子,而我並不希望在課堂上哼這首曲子就為了讓其他人知道Chet Baker是誰,順道一提,Matt Damon(麥特戴蒙)在The Talented Mr. Ripley(天才雷譜利)有唱過這首歌,這樣大家應該有點印象了吧!

13 February, 2007

不賣錢的非商業片



Elmhurst, 2005 Winter



開學到現在忙了快三個禮拜,其實也不是真的很忙,只是比我之前一年半忙很多。這學期修了一門跟大學部一起的課,叫做Studio and Lighting,不過老師沒有真的教太多技術的東西,只是給我看很多關於人像攝影的東西,還有每兩個禮拜要交一次的作業,對,沒錯,我開始拍作業了,不是為了自己的作品而拍而是為了交作業而拍,老師在第一堂課發了一張問卷讓我印象深刻,裡面有幾個問題我覺得是為了國際學生問的,有個問題是“你覺得你有語言上的障礙嗎?“,我的回答是,a little bit,然後用線劃掉,改成Very much.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改,只是真實的狀況好像是這樣,我沒有要他同情我,我只是說事實而已。這位老師給這堂課的建議是,不要再找室友當Model了,該去拍一些不認識的人了。
老師說得這句話讓我想到自己現在的處境,我開始想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要出國前,很多人都說我很有勇氣,可以為了自己的理想,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過全新的生活,其實我壓根沒想過理想這件事,勇氣倒是真的需要有一點,不過終究也只是比較幸運罷了,我想我是一個喜歡安定的人,我喜歡待在自己覺得安全的環境裡過生活,但是我做的選擇卻是跟我的個性相反,就像選了這堂課一樣,得去接觸你不熟悉的人,還要把相機對著他,真是要命,第一個作業算是順利的完成了,雖然還是透過朋友到處介紹,找到了合適的對象,不過還是完成了,希望之後的作業都能這麼順利才好。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個真的很喜歡孤獨的人,不過我很喜歡“過於喧囂的孤獨“這本書,我第一次看一本書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的吞下去,當然除了英文書啦,書裡的老翁每天把廢紙垃圾打成包,賦予每個包生命,在陰暗潮溼充滿老鼠的環境裡,他是這麼的生活著,的確跟理想無關,只是那是他唯一覺得自己做的很爽的事。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我像是不賣錢的非商業片,恩.......,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非商業片,不賣錢倒是有點對,我喜歡看非商業片也是真的。順道一提,我也喜歡看日劇,尤其是木村拓哉演的,下次來發一篇跟他有關的文章好了。
最近買的一張專輯剛好送來,我正在聽,沒想到第一首歌的歌詞,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剛閃過,我不蓋你們,我聽到也嚇一跳,歌詞是這樣的:
tide will rise and fall along the bay
and i'm not going anywhere
i'm not going anywhere
people come and go and walk away
but i'm not going anywhere
i'm not going anywhere

人來來去去好像很感傷,其實可以一直認識新朋友是很開心的一件事,因為有新的故事可以聽,就像看一部沒看過的電影的心情一樣。
自己終究還是會因為這些來來去去的人而改變,你以為是自己走到這裡的,不過其實是他們帶著你走到這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