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February, 2008

老師們在課堂上的閒聊

美國經驗
當我到美國唸書以後,開始在美國生活,跟"美國人“打交道,走在美國的路上,我竟然漸漸回憶起很多小學的時候在課堂上老師們聊到的美國,現在想起來,我真的蠻想問問他們,他們說得美國在哪裡?而且我強烈懷疑當初他們講的美國,他們真的有經歷過嗎?
記得有個老師說,你到美國買鞋子,他們會跪在地上替你服務,替你穿上鞋子。這個狀況我從來沒遇過,至少在我生活兩年半的紐約沒遇過,不知道他說得美國在哪裡?
另一個老師說,台灣學生在寫我的志願的時候,總會寫一些好高騖遠的志向,例如醫生,科學家,太空人等等的,他說,你知道美國年輕人有人立志當個成功的超市收銀員嗎?我想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誰,不過他應該不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先生,因為據說他從小就立志要當美國總統。或許這個老師希望我們可以腳踏實地的過生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我的志願這個題目跟那些八股的內容是因為台灣學生實在沒有被老師給啟發的結果啊!不是嗎?而且說真的,我從來不記得我的志願到底是什麼,但是我能確定我從來沒寫過我想當藝術創作者,因為人生無法預期,當你發現你有目標時是應該要努力去追求的,當你不知道你想做什麼的時候並不代表你只能當超市收銀員。老師們並沒有說我們可以寫“我還不知道“這個答案,這才是老師該檢討的地方。
同樣的錯誤我自己也犯過,曾經在一次英文補習班的口試中,老師問我有沒有到過美國,我說我到過舊金山,我說舊金山天氣很好,很乾淨,比台北乾淨很多,當時我就想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舊金山不能代表美國,她是美國的一個城市,她本身很乾淨也很美麗,但是舊金山很美麗不代表美國很美麗,這是不相等的,想知道為什麼不相等,來紐約幾天就會知道了。
這些老師的話是當我走在紐約的街上慢慢回憶起來的,也是當我在人生的抉擇路上慢慢的體會出來的,當我在抉擇要留下來美國與不留下來的當下,這些想法告訴了我一些東西,其實說穿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很多角度去切入解讀的,很多事情是一體兩面,有優點就會並存著缺點,看個人如何去享受優點跟接受缺點,兩者權衡之下,取自己所愛,如此簡單。就像有人羨慕紐約的繁華,我覺得台北東區也差不了太多,有人說台灣景氣很差,那美國裁員的無情才讓人覺得可怕,有人說台灣髒,那應該看看紐約的地鐵跟台灣捷運的差別;這些東西如果要比,我看比一輩子也比不完,而且每個人總有他喜歡一個城市的理由,但是台北甚至台灣擁有一個跟美國同等級的東西,大家可能從來都沒想過,那就是自由跟民主,一個很多國家很多人民從來無法得到也從未享受的東西,我甚至覺得台灣的民主自由比美國來的更正點,例如美國總統要徵稅打仗,它不會舉行公投,警察要打人,不會手下留情。
到頭來我選擇回去台灣,當然很多因素造成回台灣的結果,我並不是有百分之百的選擇權,我並沒有資格說我放棄了工作簽證要回台灣,但是我並不會因為留不下來感到難過,我不須把弄到工作簽證當作是人生唯一目標。我選擇了提早回去,我很高興,因為我從來不屬於這裡,這裡也從來不屬於我,就算這裡有再多的優勢跟前景,那也不會是我該留下來的理由,我想要聞到的是家鄉土地的香味,我想要看到的是台北盆地老是籠罩的灰色天空,我想要嚐的是巷口只要一塊美金就買的到的鹹酥雞。異鄉過客的滋味,試過就好,家才是一個你躺著不會想著另一個地方的所在。
說真的這篇文章寫到這裡,我覺得我並沒有一個主題,我只是很想寫下我回憶起當初老師在課堂上閒聊時候講的話,然後順著對這些回憶的情緒寫下去,對於文不對題或主題不明的問題請多包涵。最後我又想到一個我很欣賞的老師說得一句話,他說,很多文章,很多名言,如果你一時無法體會,那就盡量把它背下來,等有一天你長了智慧有了自己的邏輯看法,你會突然想起,恍然大悟,我想就算不是書本裡的東西也一樣。